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 进入公众号

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国槟榔

海南槟榔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2020-03-11 分享到: 浏览量:

文章编号:1004-1729(2006)01-0055-05

谭乐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万宁571533)

摘要:针对目前海南槟榔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槟榔;生产现状;产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4.6   文献标识码:A

槟榔(ArecacatechuL.),属棕榈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它全身都是“宝”,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槟榔碱,具有固齿杀菌、消化积食、去水肿、消脚气及驱虫等功效。完整的槟榔果实干制品称为榔干,是我国云南、海南、台湾及湖南部分地区群众咀嚼用的嗜好品。我国主产地是海南和台湾两省,现广东、广西、福建以及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少量栽培,台湾1990年种植面积已达3.60万hm²,总产量约21万t;2003年海南省的槟榔种植面积达4.27万hm²,总产量达5.5t,产值达10亿元以上,在海南省的热带经济作物中已跃居第2位,仅次于橡胶。

目前,由于自然灾害、市场价格以及深加工等问题影响,作为海南省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之一的槟榔,其综合经济效益仍然不高,很难适应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从而影响海南槟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海南来说,如何做好槟榔产业化这篇大文章,这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对海南槟榔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条槟榔产业化的对策,以供商榷

1 海南槟榔生产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槟榔在海南热带作物中已跃居第2位

我国引种槟榔的历史悠久,海南引种迄今亦已有1500多年,1992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仅为1.18万hm²,年产量8371t;但随着高而稳定的市场价格,海南槟榔的种植面积与产量正逐年增加。其种植面积、年产量、收购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台湾省未统计在内),产值达10亿元以上。目前,海南的槟榔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本省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其中琼海市的种植面积为0.73万hm²;屯昌县的种植面积为0.42万hm²,产量为3800t;万宁市的种植面积为0.35万²hm,产量为4839t;陵水县的种植面积为0.35万hm²,产量为3500t;三亚市的槟榔产量为8539t;琼中县的槟榔产量为2994t。槟榔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本省已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在热带作物中已跃居第2位,仅次于橡胶。目前,随着国内槟榔干果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槟榔果的收购价格较高而且稳定,因此,规模化、产业化的槟榔加工已成为海南扩大槟榔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海南槟榔产量的稳步增长缓解了供求矛盾,减少了从越南等国的进口,今后若能继续保持和扩大生产,国产槟榔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还可以出口创汇。

1.2 海南槟榔的价格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影响而波动较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全世界的槟榔收获面积为53.94万hm²,总产量为65.29万t,出口总量达9.03万t主要出口国为印度尼西亚和泰国。2002年,我国槟榔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6038.73t和5.78t(台湾省未统计在内)。目前,全世界有2~4亿人习惯咀嚼槟榔,这不仅在印度等亚洲国家盛行,而且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很流行,预计今后5~10年内世界槟榔的需求量仍将呈增长的趋势。在我国,槟榔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湖南市场,主要收购海南槟榔干果(榔干)作为加工食用槟榔的原料;二是台湾市场,主要收购槟榔小鲜果;三是全国市场,主要收购作药用的榔玉;四是海南本地市场,主要食用普通鲜果;此外,还有部分出口。预计到2010年,全国槟榔的总需求量大约为8万多t,而海南省槟榔的产量有可能达到9万多t,因此,如不增加内需或扩大出口,海南槟榔便有可能供大于求。

前些年,海南槟榔由于滞销,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有时还不到1.0元/kg。而近3年,海南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回升较快且稳定,成熟鲜果的收购价高时可达4.0元/kg,低时也有1.8元/kg;小鲜果的收购价高时达40元/kg,低时也有16元/kg。由于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影响,海南槟榔的价格波动较大,普遍的现象是:海南省的许多槟榔产区在价格高时种植槟榔的积极性就很高;价格低时就很少去管理,以致造成减产。因此,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加入WTO的需要,海南省必须注重槟榔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进程。

1.3 槟榔黄化病和生产管理粗放造成海南槟榔生产的综合效益不高

日益扩大的槟榔黄化病对海南槟榔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据初步调查,海南已有上万亩槟榔患上了黄化病,使农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又据海南新闻网消息:继椰心叶甲给我省造成的严重危害后,槟榔黄化病的危害面积也日益扩大。目前,为了避免黄化病造成更大的损失,位于三亚市凤凰镇的岭渣生产基地正计划在2006年春节前忍痛砍掉染病的8000多株槟榔树。据了解,总面积30hm²的岭渣生产基地约有4.3万株槟榔,染病的槟榔树叶片变黄,顶部叶片变小,新叶比老叶黄,在半山腰可以看到已经被砍掉的2000多株槟榔树横七竖八地平躺在翠绿山野上。据符耀彩等报道,近期海南省万宁市南林农场已有200hm²的槟榔不同程度地染上了黄化病,且病情还在不断蔓延。该场是我省槟榔种植的大户,全场现种植槟榔0.15万hm²,大部分为职工自营经济,2004年仅槟榔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从2000年以来,槟榔园相继染上了黄化病,到目前为止,染病面积已达200hm².为此,专家们建议挖隔离沟,使用各种广普性的杀虫剂和灭菌剂,把死亡的病树挖起烧掉等等,尽管如此,至今为止仍未有根治的妙方,每年农场职工的损失仍约有400多万元,农场与槟榔种植户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再拖下去,这个0.15万hm²的槟榔基地将会全部毁掉。

前些年,黄化病发生后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以至于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和科学的检测手段。由于该病早期危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易与栽培不当的表现相混淆,从而导致消除中心病株的有效措施难以贯彻.目前,黄化病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开始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对槟榔黄化病进行攻关研究。

1.4 海南的槟榔加工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海南省三亚市、定安县均有槟榔半成品加工厂,供应槟榔鲜果和干果;五指山市工业大道盛富农特产品加工厂有槟榔茶和其商品供应;海南华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槟榔花口服液专利产品。我省现有槟榔干果初加工、槟榔制茶与制药等单一产品加工企业,而在槟榔的综合开发利用、系列产品研发、有效成分提取以及产业化加工技术研究方面显得滞后,不能充分利用槟榔有效成分的经济价值。

多年来,海南生产的槟榔鲜果和槟榔果干大部分都是出售给湖南企业进行初、深加工后,再行销各地。海南种植槟榔得天独厚,是一大优势产业,但由于深加工技术滞后,只能作为湖南的原料基地,不过海南槟榔种植规模的扩大亦得益于湖南槟榔加工行销能力的扩张。众所周知,湖南省湘潭地区的槟榔加工企业以海南槟榔果干为主要原料,配以特制卤水、饴糖、糖精钠与食用香精香料等,将其制作成最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咀嚼物,湖南利用海南槟榔作为原料,从事槟榔的加工、包装和销售,已形成食用槟榔的产业化加工生产线,10多年来迅速拓展成为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新兴产业,其产品不仅风靡湖南各地,而且还打进上海、武汉、广州、台湾、深圳等地,甚至还返销海南。据湖南省槟榔协会统计,目前湖南槟榔业直接的和间接的从业人员达20万人,全行业年产值达10多亿元。因此,解决海南槟榔的深加工问题是海南槟榔业长足发展需要攻克的第一要点。

1.5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农业主管部门对槟榔生产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

前几年,由于槟榔产量明显提高,市场货源充裕,且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和进口槟榔的冲击,致使槟榔市场价格明显下跌,这就影响了海南槟榔的产值和农民的纯收益。近3年,海南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回升较快,高峰期可达4.0元/kg,低谷时也有1.8元/kg,因此,农民种植槟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种植速度随着高而稳定的市场价格还会增长。但是,这也反映了农业主管部门对槟榔产业缺乏宏观调控,致使产、供、销脱节,销售渠道不顺畅,因此需要出台比较合理的槟榔种植户能接受的购销保护价,这才有利于海南槟榔产业化的发展。

2 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循序渐进,科学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高级的经济组织形态,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要瞄准大目标,并严格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发展。海南槟榔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领导班子、科研人员、槟榔种植户等相关人员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技术观念、价值观念和效益观念等,大力发展海南槟榔产业。

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求大求全。要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常规发展与超常规发展结合起来,稳扎稳打、扩大规模.为此,各级领导班子应制订槟榔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点带面,搞好示范,并通力协调,从而使海南槟榔产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2 巩固现有槟榔种植规模,逐年适当扩种,并加强田间管理

目前,由于大多数槟榔是由农民自发种植的,企业种植的极少,农民种植槟榔的速度还会增长。因此,为了避免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引导、统一规划,在巩固现有槟榔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逐年适当地扩大种植,这样,槟榔种植才能稳步发展。

为了减少槟榔种植的病虫害,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槟榔黄化病,提高槟榔单位面积产量与综合经济效益。如果在种植园发现有类似的槟榔黄化病症状时,应及时清除病株;在栽培管理方面,应增施草木灰等农家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槟榔抽生新叶期间,要喷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敌杀死等1500~2000倍药液);此外,新种植槟榔的地区,引种时应注意观察引种苗圃周边的槟榔树,杜绝从槟榔黄化病发生的地区引进种苗。

2.3 开展综合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并对传统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近几年来,海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槟榔生产,扩大了槟榔的种植面积,使槟榔的产量稳步增长,以当前的发展速度推算,预计到2010年我省槟榔原料的产值将由目前的10亿元增加到30多亿元。如果我省槟榔综合加工产业化技术(尤其是槟榔的深加工技术)能同步跟上的话,槟榔产值突破100亿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槟榔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技术进行系统化、配套化研究,解决海南槟榔产业化加工技术难题(尤其是深加工问题),并对传统槟榔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善其卫生、安全生产条件等是我省的当务之急。只有发展我省槟榔系列产品的综合加工技术,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为今后我省槟榔加工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支撑,才能有利于推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达到提高槟榔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3.1 开展槟榔有效成分提取的深加工试验

为了充分利用槟榔的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应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高科技,研制新一代槟榔产品,为开拓槟榔产品市场提供源动力;同时,研发槟榔系列产品,应打破传统的槟榔产品单一化,构筑多品种、多风味的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槟榔的增值效应,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

2.3.2 对传统槟榔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用独特的、崭新的现代工艺技术取代陈旧的、落后的、家庭小作坊的传统工艺技术,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加工厂,使槟榔加工工艺流程达到规范科学、安全卫生、易操作、效率高的目的,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能连续流水作业,形成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生产线,这也是我省槟榔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

2.4 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对海南槟榔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2.4.1 抓好槟榔生产资料的质量管理工作,防止假冒伪劣的物资流入市场

发展槟榔生产需要大量的优良种苗,它是槟榔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增产的内因。因此,若在本省内建立若干个种苗繁育基地,就可以为社会各生产单位、农户提供优良种苗,这也是防止伪劣种苗坑农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农户常买到变质的农药或劣质的化肥,使用后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甚至挫伤了槟榔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防止假冒伪劣的物资流入市场。

2.4.2 建立专门的槟榔产品销售队伍和网络,疏通销售渠道

槟榔同其他热带作物一样,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若不及时理顺关系,则将严重影响槟榔产业的发展。为此,建议在本省设立槟榔产品的收购部门,在国内统一销售,并开拓国际市场。

2.4.3 实现海南槟榔产业的社会化服务

在海南槟榔产业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体化组织来获得资金、技术及管理的优势,同时,可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与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程服务,以促进槟榔生产各要素的直接、紧密和有效地结合。例如:生产资料供应部门可以对槟榔种植户赊销物资,全程提供“四到门”技术服务,切实把社会化服务落到实处。

2.5 建立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的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

2.5.1 采取综合措施,打破部门、区域、所有制的界限与制约,形成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实现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许多方面,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诸多环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打破部门、区域、所有制的界限与制约,将各行各业各区域所有制联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多元化投入的“龙”形产业链。这种运行机制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又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大合唱、大循环,从而提高海南槟榔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2.5.2 海南槟榔产业化系统应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购销部门应与槟榔种植企业或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在槟榔价格大幅度下跌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槟榔,以实际行动保障槟榔种植企业或农户的经济利益,这样槟榔种植企业或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且有利于保证需求平衡,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并能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2.5.3 完善管理机制,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

海南槟榔生产要走产业化道路,可以采用“公司+科研机构+农户”、“经济合作联合体+农户”等合作方式。但是对于产业化系统内部,应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讲求效益,降低成本,互补互利,自负盈亏,走自我积累、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以适应农业“两个转变”的需要,使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槟榔产业朝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际行动解决“三农”问题。

2.6 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立有利于海南槟榔产业化发展的投资环境

要解决槟榔生产投入资金的不足,除生产者自身增加投入以外,还应采取多种有效的筹资形式,可以实行低息贷款和申请周转金与专项资金,还可以与外企外商进行合资(合作)开发,以弥补经费不足。总之,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并通过建立契约关系与股份制关系等,联合其他行业、区域及所有制的参与者共谋发展。

作者简介: 谭乐和 ( 1969- ), , 江西余干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须钦余让水, 马道文, 槟榔栽培技术. 海南省农村实用科技丛书编委会, 1995: 1- 12


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元)

更多>>

槟榔果

发布时间: 元/斤

地头平均价格

收购平均价格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琼ICP备20000520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